书籍中的印记,不仅可以帮助判别书籍的流传,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已经成为书籍构成的不可或缺的部份,增加了书籍品种的多样性和艺术性,而这些印记本身,也因其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各色不同,而成为一种别具价值的艺术观赏物。

南齐官印 永兴郡印

清 潘祖荫 佞宋斋
肖像印的起源不是很早,大概在清代中期才出现,且流传甚少,远不如它的同源肖形印那般源远流长且声势浩大。但这一类型的印记虽然留存很少,却是一个极好的品目,现即谨就所见,略加罗列。

清 陈鳣 仲鱼图象(真)
首先是最为习见的仲鱼图象,这方印记不知何时所刻,但观图像所摹,应该是陈鳣晚年的写照。这方印章经常会与陈氏的另一枚著名的藏书铭印配合使用,即那方“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黄瀛叔所刻的王芑孙夫人曹墨琴小影,也是惟妙惟肖,刻画神气,丝丝入微,是难得的精品。据说此印曾藏西泠印社,不知现在依旧安然否?

清 陈鳣 仲鱼图象(伪)
这类肖像印中,较早的还有曾任两江总督的安化陶澍的“印心石屋主人”像,此方印记中,陶澍双眼炯炯,手执一卷,神态鲜活,可称佳作。且道光帝亲手写赐“印心石屋”是在道光十五年,故而这一印记中所见陶澍的形象,应该也是他逝前不久时候的风貌。“星台六十八岁小像”,则是广州许应鑅的印记。
另外还有归安陆心源的“存斋四十五岁小像”,其形貌正如其乡里后辈周越然所说,是个面团团、体肥胖,福相而兼富相的形象。袁克文的“百宋书藏主人廿九岁小景”,为江南名手王大炘晚年力作,刻画精微,栩栩如生,深得寒云喜爱,只有在极其珍视的典籍中,才可以看到他使用这方印记。除此之外,肖像印用于书籍中的,极为罕见。

清 陆心源 光绪戊子湖州陆心源捐送国子监之书匮藏南学
其它还有一些,如江标的那方造像印,朱文界格,中为佛像,周围楷书曰:“大清光绪十二年十二月朔三十日书窟弟子江标敬造长恩像一区愿鼠不敢啮蠹鱼不生永充供养。”但这个造像印其实与前述肖像印还是稍有区别的。另外如赵之谦同治三年为其亡故妻女所制的造像印也非常知名,但那则一则为造像,再则其肖像是在边款中,而非印记本身所有。而边款中含有肖像或造像的,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清 曹贞秀 曹墨琴肖像印

清 沈树镛 宝董室